土木工程网,因为专业,所有专注,土木工程综合第一门户网站,土木之家!

最近更新|SVIP|会员中心|新闻公告|社区

资料
资料
文章
搜索

设计 办公楼 教学楼 住宅楼 综合商场 宾馆酒店 宿舍旅馆 工业厂房 施工组织 路桥工程 土木文库 别墅图纸 施工组织大全 站内公告

知识 施工技术 技术交底 设计知识 造价知识 安全文明 监理知识 市政工程 玩转工地 安装教程 在校学生 BIM知识 建筑图纸 结构图纸

资料 教程 工程测量 概预算 施工工艺 BIM教程 PKPM教程 土木网课 哈工大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西北工大 考试教育

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水利论文 现场管理 国标GB 行业标准 城建交通 地方标准 建设标协 建筑图集 规范合集 精选软件 建筑书籍

当前位置:首页 > 土木论文 > 结构论文  >  工程力学教学实践创新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共6篇)

工程力学教学实践创新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共6篇)

发布日期:2020-03-11 13:43:31来源:土木工程网责任编辑:土木龙


导读:
土木工程网
第1篇: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1高校工程力学教学的特点分析工程力学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涉及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等内容,其中材料力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构建稳定、构建刚度、构建强度等力学
土木工程网

土木工程网

 第1篇: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1高校工程力学教学的特点分析

工程力学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涉及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等内容,其中材料力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构建稳定、构建刚度、构建强度等力学相关的计算机方法;而理论力学则是要求学生分析多个物体的运动机构,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出现的力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力学模式进行定性分析。通常工程力学具有理论性和通用性强、涉及面广、创新性与工程性强等特点,其理论在工程技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成为理工科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1]。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科发展要求为依托,打破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合理创新,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力学的相关课题研究都与力学具有紧密的联系,要想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该以相关课题平台为依托,在大课题中适当提取小模块,将其作为综合课程设计的题目,引导学生解决基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例如:在课程设计中合理设置工程计算模块,利用具体计算等方面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理论知识与有限元计算方法,提高工程计算能力。

其次,综合性课程实验。在工程力学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综合性的课程实验与基础的课程实验,使学生学习先进的实验手段与基本的实验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在综合性课程实验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更好地解决问题,如在减速箱输出轴的振动测量实验和动态应力测定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平面光弹和动态电测的实验技巧,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实验原理进行设计,自己动手标定与实验,借助数码相机和计算机等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最后,理论中渗透工程实践的教学。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许多学生不能全面认识工程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和实物等方式,保证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外,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时应该适当引入生活中的力学问题或工程实例,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准确掌握工程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同时教师也应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将各种力学分析CAE软件和大量的例题和工程图片等插入到课件中,增强课堂的信息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力学思维能力。

3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探究性教学。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实施探究性教学时,应该关注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教师有充足的资金、精力、时间进行创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当然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对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有所了解,适当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有效运用科研的最新成果,充分挖掘与科研相关的教学内容,合理进行实验或研究,从讲解型教学过渡到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学科前沿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二,研讨课教学。研讨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参与教学,通过专题研讨和师生互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课程重难点问题为依托,科学设置专题讨论课,采用学生主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模式,设置相应地讨论题目,鼓励学生分组进行研讨。当然研讨课的主题应符合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解答方案,然后由小组代表通过PPT、图片、板书等形式进行展示,最后进行点评。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研究创新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启发式教学。对于启发式教学而言,其主要是利用教材的疑点、难点、重点来创设问题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其应用于工程力学教学中,必须要从专业背景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出发,借助多媒体、图片、讲座等方式讲解相关的创新实例,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知识应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强化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向学生介绍工程实例,提出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查阅资料和提供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想法进行适当引导,给予积极评价,进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束语

实践创新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高校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式,精心备课、积极钻研教法,从而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出实践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第2篇:多媒体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0引言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也在逐步变化。为适应就业形势的改变,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削减了工程力学等课程的学时数,但授课内容总体并不减少。面对教学安排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授课效率,值得教师进行深人思考与研究。

1注意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搭配

每种教学手段,既有其优越面,也有不足之处。实现各种方法的优势互补是选择教学手段的依据。经典的教学模式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非常多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更多地介绍工程实例,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但是,多媒体教学在提高学生领悟能力、启发思维方面有其不利方面,而且教师在控制课堂节奏、帮助学生记笔记方面也有一定的困难。就理论力学这部分内容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对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必须有帮助,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用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例如:材料力学部分有大量的逻辑性强、理论性高的公式要演算,如果将这些多变量的公式推导过程写入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往往看了前面忘了后面,几张幻灯片过后,学生就一塌糊涂了,使教师和学生均处于被动局面。所以,碰到复杂的涉及多个变量的工程力学公式及原理推导时,黑板板书的教学效果更佳。之,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应把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处理好,使二者优势互补,呈现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2找准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和工具所无法替代的。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限制在屏幕前,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会削弱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临场发挥的能力,这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结合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效果肯定会远远好于只使用多媒体课件。因为每一个教师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时常到学生们中间进行提问、交流,这样整个课堂就会显得轻松活泼而且不离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的描述、恰如其分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等都能够吸引、感染学生,教师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包括表情,声音,形体动作等)不断地与学生互动,特别是用眼神交流和表情交流,通过“查言观色”,随时调整讲课的节奏,时刻关注着课堂教学效果。既传授着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气质性格,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行和人格,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要把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师个人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这样更能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人性化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3注意保证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和连贵性

多煤体教学课件是由很多前后顺序固定的幻灯片组成,这样应变能力就差些,要提高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应变能力,就要老师精心设计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使其结构灵活、方便使用。例如可以使用超文本结构设计,把一些必须要讲的主要内容设计成主幻灯片,形成讲课的主线;将另外一些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讲的内容设计成子幻灯片,子幻灯片通常处于隐藏状态,只有在连上主幻灯片时才能放映。可以用一些链接按钮把主幻灯片和子幻灯片之间连起来,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就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连上或断开子幻灯片,来实现对讲课内容的补充或删减。在重要的需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安排“试一试”、“为什么”、“注意观察”等提示信息。还可以采用评价性的画面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保证学习的热情。屏方式不要采用自动换屏,而应采用人工按键换屏,这样方便教师控制和讲解,使它仍保持传统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在设计每个画面的内容时也应考虑出现方式(逐字,逐行,逐段),出场次序及音效运用,有时还要运用“画中画”,这样能确保当前内容与前屏内容相呼应,防止内容过于散乱,不宜学生学习掌握,即尽可能模仿课堂教学的板书方式。

4结束语

新技术对教学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志于推进教育技来现代化的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迎接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第3篇:浅议三本院校工程力学的课程教学

目前企业对人才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前企业过于重视技能型人员的需求,而现在很多企业更加注重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就目前教育体系而言,职业技能素质并不能完全代表劳动者的素质,因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矛盾处理能力等都是劳动者素质的范畴。所以培养熟练技能的劳动者并不是职业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公民也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观念方面,素质观逐渐取代技能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企业人才需求的观念是促进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因素。

一、工程力学的应用

工程力学应用的范围主要有:材料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四种类型。具体内容如下:①材料力学。在物品生产过程中,材料选择十分重要,材料自身的刚度、强度以及韧性决定了物品使用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机械生产、建筑结构都运用到材料力学。就连零食的包装袋、铆钉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也必须涉及到材料力学。②固体力学。固体力学研究内容涉及物体的塑性、弹性以及线性等诸多问题。固体力学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房屋桥梁建设等行业。此外,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固体力学原理的支持。③流体力学。在地球上水和空气是最常见的流体物质,因此水与空气是流体力学主要的研究领域。像飞行器、潜艇、水面舰艇、航母等军工业的发展都运用到流体力学原理。同时,像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与人们休戚相关的资源开发也需要流体力学原料的支持。④结构力学。结构力学主要分为:狭义结构力学与广义结构力学这两种范围。狭义结构力学的研究内容有:杠杆组成的体系、平面杠杆系。广义结构力学研究内容有:平板、壳体以及块体等领域。像汽车生产、桥梁与居民住宅建设、配电系统架构都运用到结构力学。同时在地球地质运动的研究、地震监测系统的建设等领域也存在结构力学的身影。可以说,工程力学应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三本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不系统

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分为六大研究方向:非线性力学与工程、工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应力与变形测量理论和破坏检测技术、数值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动力学与工程爆破。尽管工程力学一直是我国各大高校的重点专业,但是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够系统。尤其是三本院校,由于教育投入相对较低,很多三本院校课程内容的设置并没有紧跟社会的需求,并没有以学生自身发展为中心。工程力学的学术含量较高,课程内容不系统导致毕业生缺乏社会竞争力。

2、忽视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和其它专业课程存在明显不同,它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课程。但是就目前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很多三本院校忽视工程力学实训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训课程比例较小。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通常为3:7,不平衡的课程比例,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实训课程安排时间过于集中,通常在一段时间内全部为实训课程。第二,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低。在工程力学考试中,很多高校还是以笔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实训成绩,这会让学生从思想意识是忽视实训课程的学习。

三、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1、增加实践

实训是学生实践的重要体现,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而实践可以检验出理论的正确性,它们之间相辅相成。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忽视工程力学实训课程的发展,阻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了学生实践能力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第一,增加实训课程数量。让实训课时与理论课程保持合理的比例。并且,为了增强学习效果,实训课程要与理论课程相匹配。此外,保证实训与理论课程的时间间隔,避免出现实训内容与理论内容相互脱节的情况。第二,增加实训成绩的比例。三本院校将常规的实训课程成绩纳入到学生期中、期末的成绩当中,这样可以让学生重视实训课程的学习。通过实训可以暴露出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这样中职院校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通过实训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板书、照本宣科仍然是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最普遍的教学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使短期内让学生记住工程力学的相关概念,但是学生只知定义,缺乏理解,这使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性的指导。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首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很多工程力学内容过于概念化,学生很难理解。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将概念化的理论知识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对工程力学的理解更加简洁明了、更加直观。第二,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记笔记,这样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工程课程教学中,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之中,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

3、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是衡量工程力学课程安排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硬件的投入,更需要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平时学生期中、期末考试一样,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校可以了解到教学中的不足,教师通过教学评价系统可以调整自己对进行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电子教学学课程变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四、结束语

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拥有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毕竟每个学生对工程力学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目前,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对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一定会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4篇:关于提高中职学校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探讨

一、背景

工程力学是一门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也是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结论多,计算公式复杂,对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相对专业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学好、做到学有所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将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要求充分结合,并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课程本身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用兴趣学习,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针对性不强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是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并达成课程目标的媒介。目前适合中职学校的工程力学教材较少,不少学校用的是高职甚至是本科的教材。这类教材难度大,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内容少,对知识点的分析不够,内容忽视应用性,注重逻辑性。

2.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差、学习能力不强。由于工程力学本身知识点繁多,理论性强,不少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难免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加之目前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将教学内容、题目及解题步骤都以多媒体形式呈现。虽然这样的方式的优势是省时省力,既可以增加授课内容,也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但是劣势是往往两节课教学的内容用一节课就可以完成,教师未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薄弱,接受程度低,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进度跟不上教学节奏,没办法完全消化教学内容,而新内容又扑面而来,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3.有的教学方式略显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是目前不少专业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只有教师作为主体地位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换言之,课堂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仅是教师的授课对象,是教师要学生学习这样的状态。工程力学该门课程本来就存在工科课程枯燥、机械的特点,目前的教学方法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直接导致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性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欠缺和不足,从而导致教学效率较差,教学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将课程知识转换为学生未来的技能储备。

4.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考核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反馈环节,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长期以来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且为了不让学生因试题难度大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导致产生厌学情绪,考试的题型基本与教材例题的题型相同,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式地套用公式,而不是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缺少将自己已经学到的概念、公理、公式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的环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也不利于知识有效地转换为自己的能力。

三、提高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改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许多教材在知识内容的编排上,从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出发,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而专业针对性不明显,理论性太强,联系到适用与中职学生的实际应用案例很少。适用于中职学校的工程力学教材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尤其是有就业针对性的强化,以分析计算为手段的中心内容展开。例如将学生所学的专业中需解决的课题作为学习的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法,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融入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课程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专业和基础知识的内容。

2.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积极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加深理解,让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研究者,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主动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个未来的就业导向查询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际工程上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提升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工程力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考虑传统的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之外,还要充分考虑目前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型教学方式。例如可将微信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在上课前利用网络资源将要学习的课题以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并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适当地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出解答,进而营造出更为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用动画、视频等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地表示出来,微信的方式灵活自由并利于学生随时学习,从而提升工程力学的教学效果。

(3)结合实际,将教学带入实习车间。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在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核心地位。该模式的特点就是“做中学,做中教”。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的实际应用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保障,将理论课堂带入实习车间,把教学实例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有效地将教学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例如通过高速钢、硬质合金等不同材料的刀具加工零件,因为硬度不一样,机床的加工进给量和转速自然也不一样。在讲授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3.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改变原有一纸试卷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例如加入实际案例的模拟操作和练习并计入学生的总评成绩。将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工程力学实验成绩、课程设计、小组作业等纳入考核方式,当然考试成绩也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可或缺,但仅占一定的比例而不是全部。通过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工程力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既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恐惧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小结

目前中职学校工程力学教学不管是从教材的合适性、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与实践性、评价机制的合理全面性、教学手段的现代性等方面还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上新台阶,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做贡献。


第5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0引言

工程力是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工程实际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该课程被列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但该课程同时具备抽象性和繁琐性,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该课程又成为理工科学生的困难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习兴趣、降低困难程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工程力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紧随时代发展,是否满足教学规律又成为其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工程力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翻转课堂教学法

1.1翻转课堂教学法概念

“翻转课堂”是目前高等院校着力研究与推广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翻转,即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新的教学过程实施中,学生首先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自主学习,解决课前老师设计的任务清单中的任务,并进行小组成员成果汇总。同时,以电子作业的形式做一定数量的练习,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分工协作。对于复杂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老师通过网络予以帮助,并不现场解答。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学项目进行学习,教师则因人而异给予答疑。

由此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是一种质变式的教学新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顺序和教学主题。教师的“教”变为了“打扫战场”,而学生的“学”则变成了“先头部队”。“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教学实施的核心,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优质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则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辅助者和学习搭档。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亦师亦友,教学相长,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最终达到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1.2工程力学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

实验证明,实现“翻转课堂”主要在于设计一个合理可行的“任务清单”。所谓“任务清单”,是指教师提前设计的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的任务书,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下面以工程力学课程中平面弯曲内力章节为例,制定教学内容,具体展示翻转课堂教学法实施过程。

2思维导图教学法

2.1思维导图教学法含义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思维导图以发散性思考模式为基础,不仅能提供一个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工具,而且在联想与创意,问题解决与分析等方面,往往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很可能因为过多的复杂的概念、定理、规律和公式,从而对工程力学的学习感到模糊不清甚至很快就会忘记。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法,采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教学内容的各级主题和相关的图片表现出来,利用图片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利用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进行学习。

2.2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现以工程力学课程“静力学”篇章为例,在讲述该部分内容时,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系统展示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使用。

2.3思维导图教学注意事项

思维导图教学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思维导图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授课教师在使用该方法时基本是以脱稿的形式讲解,而且期间还要穿插相应的知识内容和辅助材料,同时熟练掌握知识分支的转化和环环相扣,使整个导图所涉及的内容融为一体,呈现给学生一幅四通八达的高速信息立交桥,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通过此种方法学习知识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全局观和高效的吸收能力,并且要勤于预习。一旦某一分支出现知识断层,导致的后果就是所谓的信息立交桥将坍塌,方法优势将不复存在。

3项目化教学法

3.1项目教学法概念

项目化教学法初现在著作《项目教学法》中,其主要思想是依据教学培养目标,打破教材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融汇于若干可操作性的项目设计中,然后围绕具体项目展开教学。

项目化教学秉承“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同步进行”的原则,通过一系列连续性项目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2工程力学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

现在以表单中项目五为例,体现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流程:一、项目引入:以院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单元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切入点,引入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剪切与挤压的计算”,并且以任务的形式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如何计算;二、知识讲解:教师以PPT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任务进行的辅助知识资讯,如螺栓连接的相关知识、剪切与挤压的发生条件等,在理论上予以指导,避免出现知识盲区或“误入歧途”;三、分组讨论:各小组通过对分发到手的螺栓连接件,通过讨论的形式,对任务进行“破解”工作,教师不要干涉学生的工作,但需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疑答惑;四,成果展示: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按照任务清单,依次展示一下本小组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明确本组的观点;五、考核评价: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考核,评选出优秀作品,并以此对学生工作进行评价;六、归纳总结:教师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结合任务,提出优化方案,并修正过程中的细节错误,让学生在课本知识掌握的同时,提前了解行业规范、明确岗位能力要求,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影响着一门课程的发展,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不断的思考和研究,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为我们的现代化教育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6篇:谈谈工程力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前言

能承受和传递外载荷的系统就是工程结构,杆、壳、板以及组合体都属于范围内。工程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以及位移等规律都是结构力学的任务研究;工程机构就是以不同形式和不同材料进行分析,其中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就是为了工程设计;对工程结构的承受、传递外力的确认,才更利于新型工程结构的研究和发展。对于结构设计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要进行多方面考虑,比如强度、刚度、用料省、重量轻、外观要美观大方等。减轻重在一些工程上尤其关键,比如说飞机,如果能够将重量减轻,飞机的能耗会降低、速度会加大、上升加快等特性。

一、结构力学的发展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对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观察,研究和观察的主要目标是天然的结构。如:山洞、蚁窝、鸟巢、蜂窝、树木的根、茎、叶、骨骼的形成和结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结构的规律以及结构的强度、刚度有了慢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给人类对结构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比如说: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故宫等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融合在一起是结构力学的发展初期。直到从19世纪中叶开始,人们才对工程结构进行大规模的开展,并且对其进行精准的计算和分析。这个时候也开始将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从工程结构中独立了出来,结构力学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30年代,由于要实现桥梁上通火车,就需要考虑到更多的问题,比如说桥梁承受静载荷、动载荷、桥梁跨度的增长等问题,金属桁架结构就出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很多学者开始对船舶的结构进行了力学的研究和探讨,还着重对自由振动、受迫振动以及可动载荷下的梁的动力学理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20世纪初,航空工程的发展,对科学家在薄壁结构和加劲板壳的应力和变形分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对桥梁进行建筑时,钢筋混凝土材料需要大量的投入,钢筋结构就需要科学家们再次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转角位移法是1914年的德国的本迪克森创立的,这种方法就是为了解决钢筋和连续梁的问题。位移法的内在具有统一性,对于解决问题在逻辑上有着互相的联系性,它一般是在基本假定的情况下,对结构系统的自由度进行判断,然后进行求解,位移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计算机的基础矩形位移法,在超静定结构的计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这种方法工作人员需要熟练的掌握。

在20世纪20年代,蜂窝夹层结构的设想被人们所提出。学者们根据结构“极限状态”,新理论弹性地基上梁、板及刚架的设计计算诞生了。在力学问题中,承受各种动载荷的结构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结构力学的不断发展下,结构力学的研究领域又渗入了疲劳问题、断裂问题和复合材料结构问题。20世纪中叶,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与有限元法的问世,大型结构的复杂计算变成了现实,结构力学和应用又迈进了一步。

二、结构力学的学科和体系

了解结构力学,先应该知道结构力学都分为哪些理论,一般来说,结构力学分为结构动力学、结构稳定理论、结构断裂、疲劳理论、杆系结构理论、整体结构理论、薄壁结构理论、结构静力学等。结构动力学是对工程结构在动载荷作用下的性能的分支和响应学科的研究。(动载荷就是时间的变化下改变的载荷。在动载荷作用下,结构内部的应变、应力、及位移也必然是时间的函数)。结构稳定理论是对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分支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确定结构的失稳临界载荷。结构断裂和疲劳理论是对工程结构内部无法阻挡的情况下出现的裂纹,一旦在外载荷作用下发生扩展造成断裂破坏,同时会由于幅值较小的情形下,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扩展造成疲劳破坏的学科研究。杆系结构理论、整体结构理论及薄壁结构理论是在结构力学各种工程结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中所需要用到的。整体结构是对通过将整体原材料,进行机械铣切或使用化学腐蚀加工而成的结构的研究,由于整体结构在一些边界条件问题上比较适用,在变厚度结构上经常被使用。结构静力学是结构力学中首先发展起来的分支,更是其他分支学科的基础,主要是对工程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弹塑性变形,以及结构优化问题进行的研究(静载荷是指不会因为时间发生变化的外加载荷,变化较慢的载荷,也可近似地看作静载荷)。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让更多的新型结构问世了,例如复合材料结构和夹层结构,它的出现时间是20世纪中期。

三、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结构的使用分析、实验研究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是结构力学的主要三种研究方法,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互相交错的关系,对于结构的改进和评价进行分析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新设计的结构进行使用才能检验出性能。一般的研究实验主要分为真实结构实验、真实结构部件实验、模型实验三类。比如,飞机的飞行和对地面破坏的实验、汽车碰撞的实验等。结构力学的实验只能限度的进行,因为它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一般在结构设计的初期主要通过对结构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构力学的发展离不开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的支持,结构力学的理论基础是由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组成。结构力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也是传承久远的学科。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新型工程材料和工程结构的涌入,对于结构力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研究内容上也有了新的要求,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了结构力学的发展,给结构力学提供了精准的计算工具。另外,结构力学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结构力学的应用也需要与时俱进,当然,结构力学并不是单独的,它与环境以及人居工程等都密不可分,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到不同的领域,所以,结构力学的发展也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中不断的进步,由于结构力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的渗透,也更加快了人类的发展。

土木工程网

最近更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代做毕业设计 | 免责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公众号| 手机版 | sitemap

Copyright 2008-2023 TMGCW.com 【土木工程网】 版权所有 黔ICP备13000263号-8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30号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网友投稿或转载自其他网站,本站不进行任何扫描/翻录/篡改署名,所有资料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交流,正式使用请购买正版,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