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网,因为专业,所有专注,土木工程综合第一门户网站,土木之家!

最近更新|SVIP|会员中心|新闻公告|社区

资料
资料
文章
搜索

设计 办公楼 教学楼 住宅楼 综合商场 宾馆酒店 宿舍旅馆 工业厂房 施工组织 路桥工程 土木文库 别墅图纸 施工组织大全 站内公告

知识 施工技术 技术交底 设计知识 造价知识 安全文明 监理知识 市政工程 玩转工地 安装教程 在校学生 BIM知识 建筑图纸 结构图纸

资料 教程 工程测量 概预算 施工工艺 BIM教程 PKPM教程 土木网课 哈工大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西北工大 考试教育

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水利论文 现场管理 国标GB 行业标准 城建交通 地方标准 建设标协 建筑图集 规范合集 精选软件 建筑书籍

当前位置:首页 > 土木论文 > 结构论文  >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探讨

发布日期:2020-03-11 13:44:06来源:土木工程网责任编辑:土木龙


导读:
土木工程网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是衡量房屋建筑物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房屋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房屋的结构性抗震性能是房屋耐用性的重要指标,房屋结构设
土木工程网

土木工程网

摘要: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是衡量房屋建筑物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房屋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房屋的结构性抗震性能是房屋耐用性的重要指标,房屋结构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和综合布置,有助于对整个房屋的构造设置等技术指标进行综合和总结。但是,在结构抗震性能提升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房屋的隔离地震技术和抗震防震技术需要通过对预测和消解地震所带来的位移等具体工作完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我国房屋建筑的综合抗震性能。本文首先阐述了结构抗震性能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然后对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各项技术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的创新内容进行了补充,目的是为提升我国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做贡献。

关键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探讨

我国房屋建筑的抗震结构能力提升一直是房屋建设的关键部分,这一关键环节的设计探讨是很多相关学者和经理人员,以及国家政府共同面临的综合性难题,房屋的结构和抗震性能直接与房屋的质量,使用寿命有密切的关系,房屋的安全和抗震性能强弱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物安全。尤其是在地震频发的四川地区、青海地区和云南地区,房屋的抗震结构技术指标的严格把关对整体的工程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房屋结构抗震重要性

地震是一种具有非常严重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地震对居住区域的人类伤害非常大,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其可以不可预测性对于房屋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现阶段的地震防范规范原则一般认为,在面对小型地震时,要做到房屋建筑物不受破坏;在面临中型和大型地震时,这些破坏要尽可能地可以通过适当维护来进行修复,至少应该保证不会倒塌,不会大范围地损害人民的生命安全。促进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积极应对,是目前地震频发情况之下,从源头上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虽然很多房屋建筑物在地震的大破坏力面前受损不可避免,但是尽可能减少地震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仍然是建造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

2重要房屋建筑物抗震技术应用

2.1结构性预制件的合理布局

房屋结构预制件的合理布局非常重要,尤其是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构件,其竖向和平面布置与房屋本身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房屋的错落竖向结构和平行结构的布置原则方面,应当有效地提升整个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在竖向刚度和强度的应用方法上,一定要保证对房屋结构进行抗震性的设计有良性作用。施工中应该保证工件使用的均匀度,严格控制屋外的设计布线和抗震缝的位置设置,做到尽可能地保证房屋结构功能齐全,以达到抗震时间长的效果,并且使房屋视觉效果美观大方。在进行房屋墙面的砌体刚度和整体性的工作中,抗震构件应当尽可能地使用现浇混凝土楼盖,这些混凝土结构本身的水平高度和整体性能非常优良,且经过大量的地震抗震实验验证,可以有效地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刚度。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使得抗震墙体平面上的水平都尽可能对齐,解决房屋散落和位移的问题,同时配合地震过程中的构造柱和钢筋位置均匀分布,以改善房屋的整体抗震性。

2.2纵向墙面和横向墙面合理布置

在多层混凝土和砖结构的房屋承重部分的分布过程中,纵横墙的布置对抗震性能的整体稳固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尤其是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震力的作用自然会改变承重墙的应力范围和方向,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就应当考量到纵向墙面和弧线墙面的布置,房屋建筑结构中的纵横墙一般采用承重墙结构。承重墙结构是一个体系化的布置方案,首选横墙,或者纵横墙一起共同承重,不只是要尽可能横纵对称,并且要做到美观大方。当建设的房屋建筑条件不能够完全满足使纵横墙相互贯通,就应当考虑为了提升整体的抗震性能,使纵横墙在交界处处于被拉开的施工局面,这种施工状态可以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增设钢筋混凝土。这种布置可以大大加强房屋墙体配件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2.3墙体面积和材料强度

房屋的抗震钢结构件和混凝土结构件的坚固和均匀分布,能够对房屋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起到加分作用,但是,墙体本身是由砂浆等各种混合材料共同组成的,因此,材料本身的坚固程度和混合密度对于房屋的抗震性能和符合抗震承载标准自然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二层以上的房屋建筑部分,受到地震的作用力更大,属于抗震的重点薄弱层。这种薄弱层的设计对于材料的坚固和密实程度的依赖更加明显,因此,减轻地震危害和地震损毁的预防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砂浆的强度,扩大墙体使用面积。

2.4房屋圈梁及配套构造柱设置

房屋建筑的圈梁结构,尤其是水平圈梁,是连接内外墙的重要关键环节,这一衔接部分可以使整个房屋的整体结构性得到大幅的稳固提升,在多层砖块与混凝土的房屋建筑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施工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的是设置圈梁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每一面墙体的抗震性能,抗震性能的优越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到预制板的散落和分散情况,在地震到来的过程中,为了能使圈梁和墙体的抗剪能力成倍提升,防止墙体开缝或者开裂,避免裂缝的大幅度延伸,造成房屋倒塌,就必须对圈梁的设置合理安排。

3新型房屋建筑抗震技术

房屋抗震技术随着房屋和房屋建筑体系化的进步进行着不断的创新,新型抗震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将全部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化设计,房屋建筑全结构的体系化施工可以将整个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周期有效延长,尤其是在地基的底部和上部进行结构之间的隔震层设置,通过有效的监理手段,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设计环节与图纸进行严格比照,就可以尽可能地提升抗震效果。在抗震层的铺设过程中,要注意房屋建筑物顶部和上层之间的有效分割。铺设平面尽可能水平,并且分割部分使用精密仪器进行多次横梁探测,同时做好对于隔振装置以及减震层的阶段性养护工作。消解减震技术也是近几年来房屋结构抗震性能的保障和防护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一般来说是接触安装消能阻尼元件设备来进行对地震的减震防护,对房屋建筑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具体来说,一般是在施工过程中与关键部位在地震发生时尽可能确保施工提前加固,在没有较大房屋建筑落差的位置选择架构坚固类型的减震设施,这就要求对房屋建筑的整个安装技术的环节要严格把控,才能从房屋建筑抗震的细节上提升整个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可靠度。

4结语

可以看出,房屋建筑的抗震防震能力从人类开始使用有效的人工房屋建筑时就开始被关注和研究,现代的房屋建筑设计,尤其很多的涉及到高层房屋建筑和多层房屋建筑,因此,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的优良抗震性能,一直以来是现代房屋建筑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之一。房屋的结构性控制能力的提升,可以从源头上改善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积极进行房屋正确的结构性控制设计,就必须在房屋建筑施工和监理的过程中良好地掌握结构设计的抗病机理。现代化的房屋建筑施工设计必须本着保护人民生命和人民财产安全的初衷,有关部门和建设监督单位应该为了不断地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和减震能力,做出更多的积极创新和有效尝试。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一直是房屋建筑学的重要研究之一,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能够明显改善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因此,必须正确地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掌握好结构设计的抗震机理,不断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我国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贾晓辉,李皓,李姜,等.张家口西部山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6(A01):128~133.

[2]尚守平,李龙,唐雨喜.砌体与HPFL组合圈梁构造柱房屋结构抗震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6):822~827.

[3]屈铁军,安栋.外加钢筋混凝土梁柱砖砌体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4):128~134.

[4]薛建阳,吴占景,隋,等.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双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16(5):97~105.

[5]谢启芳,郑培君,崔雅珍,等.古建筑木结构直榫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3):232~241.

[6]谢启芳,杜彬,李双,等.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4):165~170.

[7]王长虹.建筑结构动力特性简化与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5(4):119~126.

[8]刘书贤,白春,魏晓刚,等.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地震研究,2015(2):272~279.

 

土木工程网

最近更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代做毕业设计 | 免责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公众号| 手机版 | sitemap

Copyright 2008-2023 TMGCW.com 【土木工程网】 版权所有 黔ICP备13000263号-8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30号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网友投稿或转载自其他网站,本站不进行任何扫描/翻录/篡改署名,所有资料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交流,正式使用请购买正版,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