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网,因为专业,所有专注,土木工程综合第一门户网站,土木之家!

最近更新|SVIP|会员中心|新闻公告|社区

资料
资料
文章
搜索

设计 办公楼 教学楼 住宅楼 综合商场 宾馆酒店 宿舍旅馆 工业厂房 施工组织 路桥工程 土木文库 别墅图纸 施工组织大全 站内公告

知识 施工技术 技术交底 设计知识 造价知识 安全文明 监理知识 市政工程 玩转工地 安装教程 在校学生 BIM知识 建筑图纸 结构图纸

资料 教程 工程测量 概预算 施工工艺 BIM教程 PKPM教程 土木网课 哈工大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西北工大 考试教育

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水利论文 现场管理 国标GB 行业标准 城建交通 地方标准 建设标协 建筑图集 规范合集 精选软件 建筑书籍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知识 > 市政工程  >  市政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市政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发布日期:2020-02-26 15:05:26来源:土木工程网责任编辑:土木龙


导读:
土木工程网
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设计内容本次设计范围为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湖区整治及防洪排涝系统二期工程(市政配套二标段)惠经一路的给水管道设计。惠经一路宽30m,长968m。2工可审查及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次设计已
土木工程网

土木工程网

 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范围为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湖区整治及防洪排涝系统二期工程(市政配套二标段)惠经一路的给水管道设计。惠经一路宽30m ,长968m 。 

2工可审查及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本次设计已按工可审查及批复意见进行了相应调整。 

3给水现状及规划 

3.1给水现状

现状用地范围内已建成给水管有东西主干道现状DN600给水管、杏秀路现状DN600给水管及通港路现状DN800给水管,其余路段暂无给水管道。 

3.2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内用水由东西主干道现状DN600管、杏秀路现状DN600管及通港路现状DN800管接入,与周边道路规划的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3层及3层以下楼层利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3层以上楼层根据开发时序及开发单位,可考虑小区域集中加压供水。 

4主要设计依据、规范与图集

(1)《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泉州台商投资区市政工程规划》(2012.10版);

(2)《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东片生活服务配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2.12版);

(3)2013年6月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东片区市政配套及防洪排涝系统二期工程(二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及专家咨询意见;

(4)业主提供的1:1000地形图、勘察及测量资料;

(5)《泉州台商投资区东经二路南延伸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K5+920.624-k7+482.505)施工图设计;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0]202号);

(11)建设部及交通部颁布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规程”;

(12)《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 

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区位于惠安县百崎镇、东园镇交界处,北侧临近东西主干线,南侧接通港路,西侧接东西主干道,东侧临近杏秀路。道路沿线为过村庄、农田、鱼塘、厂区,局部穿越水渠、水沟,,地面标高-2.48~4.68m ,自然坡度小于5度。属海岸地貌,以海积阶地为主,局部为残丘地貌或残坡积台地。工程区主要道路设施为通港路及区间主干路,距沈海高速公路约15km ,交通条件便利。 

(2)地层岩性

场区基岩为燕山期(γ52)花岗岩,上覆土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包括素填土、杂填土、块石层(Q 4ml),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 4mc)、第四系冲、洪积层(Q 4al+pl和残积层(Q el)。

根据成因及岩性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a. 人工填土层(Q 4m)

素填土①1:灰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状,湿,成分由粘粉粒及砂粒组成,局部含少量碎石土等,欠固结,堆填时间约1年左右,密实度及均匀性较差。

杂填土①2:灰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状,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建筑生活垃圾组成,局部碎石块富集,欠固结,堆填时间约1年左右,硬质物一般大于25%,最高可达40%,块径1-8cm 不等,分布不均,密实度及均匀性较差。

耕质土①3:褐黄色,杂色,松散,湿。主要由粘性土及石英颗粒组成,含较多植物根系。

b. 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 4mc)

粉质粘土②1:黄灰、深灰色,饱和,可塑,主要以粘粉粒为主,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属中-高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低,冲积形成。

淤泥②2:深灰色,流塑,饱和。冲积成因,主要成份为粘、粉粒, 土质较均匀, 易粘手. 稍有光泽, 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等, 摇震反应弱, 微有臭味,含少量中细砂,局部地段富集。

c.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 4al+pl)

粉质粘土③1:黄灰、灰白色,饱和,可塑-硬塑,饱和,主要以粘粉粒为主,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低,冲积形成。

中砂③2:灰色,黄灰色,饱和,松散状~稍密状,以中砂为主,含少量粗砾砂,成份以石英质为主,含粘土,泥质胶结较差。

d. 残积层(Q el)

残积砂质粘性土④1:灰黄色、褐黄色,饱和,可塑-硬塑,成分主要由长石矿物风化的粘、粉粒、石英颗粒组成。该层属中等压缩性土,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但该层又属特殊性土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使强度降低的不良特性。

e. 燕山期(γ52)花岗岩风化带

全风化花岗岩⑤1:灰白色、灰褐色。除石英颗粒外其余矿物成份基本已风化呈土状物, 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少量暗色矿物风化物,岩芯以土状为主,干钻不易钻进,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⑤2:灰黄色,散体结构,岩芯以砂土状为主,手捏易散,遇水易散、软化,岩体极破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均为Ⅴ类。

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⑤3:灰黄色,散体结构,岩芯以碎块状为主,手折易断,遇水易崩解、软化,岩体极破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均为Ⅴ类。

中风化花岗岩⑤4:灰白、肉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 钾长石,花岗结构, 块状构造,岩质较新鲜,坚硬,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锰质矿物充填,岩芯以短柱到柱状为主,锤击声脆,不易击碎。

微风化花岗岩⑤5:灰白、肉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 钾长石,花岗结构, 块状构造,岩质新鲜,坚硬,节理裂隙微发育,岩芯以柱状为主,锤击声脆,不易击碎。 

(3)水文地质条件

a. 地表水

区内主要河道为洛阳江,由河市溪、黄塘溪汇合,从北向南直接注入泉州湾。规划区位于洛阳江东侧,基地内有惠东南干渠(山美灌溉渠)、锦峰村排洪渠、百崎湖滞洪区等水系。从基地西北部跨过的百崎湖滞洪区通过五一水闸与洛阳江相连。

b. 地下水

拟建场地边坡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承压水及孔隙潜水,浅部耕植土内地下水局

部赋存上层滞水,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为其补给来源,以蒸发及径流方式排泄,丰水期水位较干旱期水位高约1m ,场地地下水变化幅度不大,受气候季节的影响较大。

c. 地下水水位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为0.00~3.50m ,稳定水位为0.00~3.80m ,水位标高为-4.59-2.98米。预计全年水位变化幅度在同一地段为3.00米左右。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最高水位取黄海标高3.00m 。

(4)地震动参数

本项目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6设计原则

设计满足国家及地区的规范、标准,并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本工程的主要依据。 

(1)为了便于街坊、规划路的给水管的接入,在规划路口处及道路沿线按每隔80-120m 距离预留给水支管,伸至道路红线外2m 处设置支管阀门井,同时考虑各种管线的交叉错开。

(2)本工程道路红线宽30米,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及相关规划,本工程道路的给水管道采用单侧敷设。

(3)管道施工方法:采用开槽埋管。

(4)给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设计荷载按城-A 设计。

(5)给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城市和区域总体规划外,还应与给水专业规划和其它各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一致。另外,给水工程的设计应有一定适应性,应具有较长期时效性,为地区发展留有余地。

(6)积极推广利用新技术,注意节能和环境保护。 

7管道布置及管径

惠经一路给水管单侧布置,位于东侧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下,距道路中心线12m ,敷设DN200给水管,管顶平均覆土为0.9m ,过桥部分给水管从桥上中间绿化带敷设通过。北侧与惠纬一路DN200规划给水管相接,南侧与通港路DN800规划给水管相接。

 8给水管材

本项目给水管管径DN200以下采用聚乙烯给水管 (PE给水管) ,热熔连接;给水管管径大于等于DN200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柔性橡胶圈接口,管道基础为砂石基础。过桥给水管采用焊接钢管。

9阀门、消火栓、排气阀、消火栓井及管道支墩

(1)阀门

为便于管网的维修、管理,减少管网事故时的停水范围,在交叉路口、连接支管上设置阀门,阀门间距控制在300~600m 以内。采用地面操作立式阀门井。

(2)消火栓

室外消火栓间距控制在120m 以内,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建筑密度的要求调节,消火栓距建筑不小于5m ,距路边不大于2m ,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前设置阀门。消火栓尽可能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和醒目处。采用地上式SS100/65-1.0型消火栓。安装见07MS101-1第8页。

(3)排气阀、排泥阀

为保证配水管的安全性及管网维修时的方便性,在供水干管的最高点及最低点分别设置排气阀和排泥阀。排气阀(遇管道隆起处设排气阀)安装见07MS101-2第52页。排泥阀(遇管道低凹处设排泥阀)安装见07MS101-2第58页,排泥湿井做法见07MS101-2第59页。排泥湿井就近接至雨水检查井。

(4)阀门井

 A 、阀门井形式

采用地面操作立式阀门井,做法见07MS101-2第24页。图集中的I 级钢筋HPB235已不采用,应改为HPB300(参GB50010-2010),砌体水泥砂浆为M10。

B 、井盖与井座

井盖采用Φ700树脂复合窖井盖及井座。检查井井盖及井座均采用设计荷载等级为:D400级的树脂复合窑井盖及井座。检查井井盖的选用应满足《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井盖、井座颜色同道路路面一致。阀门井井盖须与路面平,非路面井盖可高出地面0.2m 。

(5)管道支墩 

管道在转弯,管堵等节点处设置管道支墩,支墩做法详见10S505。

10施工方法及基础处理

本工程给水管采用开槽施工。管沟槽要求落在地基承载力fk≥100KPa的原土或路基换填土层上。开挖管沟槽施工过程中,如挖至设计标高时为淤泥、耕表土,必须清除至原土后回填砂砾石至设计标高后再做管基;如为膨胀土,须做300mm 厚砂垫层后再做管基。沟槽开挖时应做好降水措施,防止槽底有水浸泡。开槽管道施工完毕后,采用合格的道路填料按路基压实度要求回填并分层夯实。

开挖沟槽采用大开挖。遇有地下水应进行施工降水处理,保证干槽施工。 当管道在原地以上或地面基本无覆土时,须按路基要求换填至设计管顶以上0.50m 后,才反开挖沟槽并敷设管道。

预留在道路红线外侧的给水阀门井不得裸露在外,为保证检查井结构安全、避免风化剥蚀,位于回填土区的阀门井在其周围5m 范围内须有填土覆盖。

 11施工规范和要求

(1)施工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2)管道施工完毕后,必须按闭水实验和试压实验的有关规定规程进行试验,合格后才能回填。

在进行水压实验之前应对管道进行冲洗, 冲洗后注满清水24小时以上方可进行压力试验。水压试验要求:向系统内充水加压至1.1MPa 静置10分钟, 管道不渗不漏, 且压力降不大于0.05MPa 为合格,压力试验参照GB50268-2008中的9.2条执行。

水压试验合格后, 必须对管道进行消毒处理. 含氯水在管中留置24小时以上,消毒后水中剩余氯的浓度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消毒完毕后,再用生活饮用水冲洗, 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交工。

(3)管道防腐:钢制配件经除锈后,涂刷防腐底漆二道,面漆二道(明设配件防腐处理方式)。法兰应采用国标喷塑法兰。焊接钢管、球墨铸铁管内壁采用离心涂水泥砂浆防腐。球墨铸铁管外壁采用除锈后刷二道热沥青防腐;焊接钢管埋地段经除锈后,采用环氧煤沥青、玻璃纤维布特强级防腐,明设段除锈后,外壁涂底漆两道,采用H06-2环氧富锌底漆,厚70um ,中涂H52-6环氧云铁防锈漆两道,厚90um ,面漆三道,BS53-12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厚55um 。给水管道内防腐材料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的要求。

(4)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各种工程材料,应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中的规格和技术指标选材,其型号、性能等的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行业标准。 

12施工注意事项

(1)给水工程管道施工时,长度以实测为准。节点位置桩号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合理调整。

(2)管道施工前要求道路路基和管基按照有关设计和规范进行处理后,经检验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管道施工。

(3)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杂物、石块、泥土等进入管道内,同时应注意地下水的抽排。

(4)施工前必须查明施工场地内的各类地下管线,并按管线产权单位的要求进行改迁和防护。

(5)应当遵守有关设计、技术规程及验收规范和国家规定进行施工。

(6)图纸上所标路面设计标高仅供参考,所有井面和节点标高要求与道路施工后的道路路面相平,井圈可等路面成型后再座浆。

(7)管道工程的竣工验收

a 、给水管道施工及质量验收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执行、管道经竣工验收后,应绘制竣工图作为地下工程资料归档备查。

土木工程网

最近更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代做毕业设计 | 免责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公众号| 手机版 | sitemap

Copyright 2008-2023 TMGCW.com 【土木工程网】 版权所有 黔ICP备13000263号-8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30号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网友投稿或转载自其他网站,本站不进行任何扫描/翻录/篡改署名,所有资料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交流,正式使用请购买正版,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