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网,因为专业,所有专注,土木工程综合第一门户网站,土木之家!

最近更新|SVIP|会员中心|新闻公告|社区

资料
资料
文章
搜索

设计 办公楼 教学楼 住宅楼 综合商场 宾馆酒店 宿舍旅馆 工业厂房 施工组织 路桥工程 土木文库 别墅图纸 施工组织大全 站内公告

知识 施工技术 技术交底 设计知识 造价知识 安全文明 监理知识 市政工程 玩转工地 安装教程 在校学生 BIM知识 建筑图纸 结构图纸

资料 教程 工程测量 概预算 施工工艺 BIM教程 PKPM教程 土木网课 哈工大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西北工大 考试教育

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水利论文 现场管理 国标GB 行业标准 城建交通 地方标准 建设标协 建筑图集 规范合集 精选软件 建筑书籍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知识 > 结构设计  >  结构设计,侧向刚度比怎么取值?

结构设计,侧向刚度比怎么取值?

发布日期:2020-02-26 11:20:23来源:土木工程网责任编辑:土木龙


导读:
土木工程网
在常规结构设计中,我们用到的结构侧向刚度比主要有三个:1、标准的侧向刚度比。其中,刚度的定义为: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标准值与对应层间位移的比值。2、考虑层高修正的侧向刚度比。这个定义比较简单,就是在标准侧向刚度比的
土木工程网

土木工程网

在常规结构设计中,我们用到的结构侧向刚度比主要有三个:

1、标准的侧向刚度比。其中,刚度的定义为: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标准值与对应层间位移的比值。

2、考虑层高修正的侧向刚度比。这个定义比较简单,就是在标准侧向刚度比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层高的比值修正。

3、等效剪切刚度比。这个比值和抗侧力构件上下端约束没有关系,仅与截面特性(GA)和层高有关。

这三个刚度比的适用范围及限值要求,规范讲得很清楚。这篇文章只谈可能有歧义的问题。

首先说标准侧向刚度比,从原理来讲,这是最符合力学定义的刚度比概念,即反应了构件本身的特性,也反应了上下端约束的影响。实际操作中,问题出在哪里呢?
可能出在层间位移这个变量上。无论是地震工况,还是风载工况,我们从软件提取出来的层间位移,除了层剪力产生的本层位移,还有整体弯曲产生的位移。这个整体弯曲产生的位移,其实不只是由对应层剪力产生的。
所以,按这个公式计算的时候,竖向构件截面保持不变、剪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越往上,计算刚度越小。

这种差异,对弯曲变形或弯剪变形为主的结构,影响更大。所以,对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规范建议考虑层高修正。同时解释说:
对这类结构,楼面结构对侧向刚度的贡献很小,层高变化时,侧向刚度变化滞后。
说实话,这句话对增加层高修正的逻辑,解释得不是很清楚。

4月10日,肖从真大师在一篇文章中谈了这个问题,原话是:
如果把△i/hi当做整体看待,就会发现公式反映的是层刚度与层间位移角成反比;在刚度比突变的部位,不光是层间位移有突变,层间位移角也会有突变。

cbd2de4c5967660c15716fa0f8687b49.png

这里的深层问题是,层间位移角的突变幅度是否和层高呈线性关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相当于和规范的解释矛盾。
直观来看,考虑了层高修正后,下层层高与上层层高,比值越大,刚度比越容易满足要求。也就是说,考虑层高修正的刚度比计算公式,其实是放宽了刚度比的要求。
实际设计中,也确实如此。

另外,按照肖大师的说法,考虑层高修正的刚度比计算公式,相当于重新定义了侧向刚度,即层剪力与层间位移角的比值。水平力与转角的比值,定义为侧向刚度。我不知道大家能否接受这个概念?
继续看《高规》3.5.2条第2款,“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层高比为1:1的情况下,层高修正的刚度比比标准侧向刚度比的要求严格,后者为0.7.

但是,“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这其实就接近与标准侧刚比的规定,1.5X0.7=1.05≈1.1。而且,可以看到,当层高比越来越大的时候,放松得越来越多。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杨学林总工曾给出过一个对比案例。

a853e96207c98073595bd2f13b5caa7c.png

当首层层高/二层层高为2.0、3.0、4.0时,标准层刚度比分别为0.92、0.55、0.39;而考虑层高修正的刚度比分别为1.84、1.65、1.57.
按照考虑层高修正的刚度比来判断软弱层,即使层高比为3.0、4.0,依然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最后,看这条规定,“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很多人把这条和嵌固端判别“侧向刚度比2.0”的规定搞混。
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地下室顶板嵌固的常见情况,结构底部嵌固层1.5的要求,是指首层/第二层的刚度比不小于1.5。

为啥突然把这个比值提高到1.5呢?官方解释是:
当我们把上部结构嵌固端简化为绝对嵌固时(水平位移和转角均为零),是不真实的,所以把这个比值提高到1.5.
但如果是按带地下室的整体模型计算,即使是顶板嵌固,竖向构件在嵌固端也会有转角,不属于绝对嵌固,所以可以不满足1.5的要求。

结合设计案例,多数情况下,结构首层层高一般较大,裙房顶或者楼层中下部某层(大堂),会出现层高较大的情况,即使层高比达到2.0甚至2.5,按照层高修正的刚度比去计算,一般都能满足限值要求。

说完上部,再说下部。嵌固端判定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侧向刚度比,限值一般取2.0. 这个侧向刚度比按什么公式算呢?只有《高规》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即等效剪切刚度比。为什么呢?

个人揣测,有两个原因:1)侧向刚度比是用地震力来计算的,地下一层的地震力没办法算清楚(想想反应谱是怎么来的);2)地下结构的侧向约束很难考虑清楚(这其实是侧向刚度比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5条,对嵌固端判定的时候,将限值取为1.5,但同时还有其他的一些要求,比较嗦,一般不按这条执行。
话说这个限值2.0,究竟有何依据呢?应该是没什么特定的依据。首先要明确,刚度比2.0,是嵌固端判定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周侧土体的约束也很重要,顶板构造也应满足规定。

提醒:“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而非“不应小于2”。也就是说,存在回旋的空间,不必刻意为了满足2.0的要求,而在地下一层设置许多无根悬墙(仅地下一层设置墙体,以下各层不设置)。

土木工程网

最近更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代做毕业设计 | 免责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公众号| 手机版 | sitemap

Copyright 2008-2023 TMGCW.com 【土木工程网】 版权所有 黔ICP备13000263号-8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30号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网友投稿或转载自其他网站,本站不进行任何扫描/翻录/篡改署名,所有资料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交流,正式使用请购买正版,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