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推进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BIM实施标准》,自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让传统项目管理从依靠经验、依靠人升级到依靠数据、依靠强大的系统。
随着国内房产精装修的不断扩量,住宅环境要求向工厂化和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标准化材料,标准化施工,标准化产品)升级,而BIM能有效解决全链条信息打通的问题,使得所有关注链条上的“人与物”有了统一的“语境”。
dop设计,在行业内率先成立BIM研发部门,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装饰装修工程BIM实施规范和项目运作经验,在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中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周遐德:dop设计 联合创始人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复旦皇冠假日酒店、上海华为办公楼、和平饭店南楼swatch艺术中心、SOHO-3Q项目(复兴,外滩,虹口)、江西上饶希尔顿逸林酒店、南京景枫万豪酒店、协信广场商业综合体、武汉保利商业综合体、融创盛世滨江商业综合体等。
深化设计总负责
王建军:有人说,与其谈“互联网+”,还不如多谈谈BIM对建筑装饰行业项目管控水平的提升,这就像当年的CAD,其实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您是如何看待BIM的,它在您的设计思维里是如何定义的?
周遐德:BIM是英语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项建筑数字技术。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与以往我们用3Dmax等三维软件所做的模型不同,用BIM软件所做的模型是带有信息的模型,我们能通过模型了解各个部件的尺寸、所用材料等信息。
由于这个特点,它一次性的解决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涉及到的大部份问题,从前期的建筑设计到中期的投标工作量计算,后期竣工后的物业维护,修复,直至建筑物最后的拆除……是对建筑本身的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说的远一点,未来由于每一栋建筑都是带有信息的数字化模型,未来的城市就会发展成为一个全数字化的城市;目前我们的导航可能只能引导你到建筑物的门口,在有了整个建筑的信息后,未来你绝对可以在导航仪上输入几楼几室的门牌号,直接引领你进入建筑物内部,到达你想去的任何位置。
王建军:目前来说,BIM在运用方面的认识误区和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遐德:首先,很多人用了BIM后,图纸工作量反而增加了?!这是在把BIM做为后期出图软件来用,前期的方案设计还都是在用传统的设计方式操作,只是想用BIM来出图。如果只是用BIM来出图,而不用它进行设计,其出图的工作量不会比传统CAD绘图软件来的少,所以很多公司在初期的尝试后就放弃了。
二、BIM所做效果图不如3Dmax,不能体现设计效果:这是把BIM当成三维的效果图软件来用,用它来画效果图不是不可以,但其效果一定没有专业的效果图软件有优势,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了解BIM的长处是在设计及出图方便,三维效果图只是它附带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目的是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方案。
三、自己虽然学会了BIM,但好像没有哪个设计公司在用,白学了?!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掌握了BIM的工作方法,是否真正能运用BIM方法来切切实实高效率地解决实际问题,去获得正面地积极反馈与认可。如果你具备了这样的经验和自信,那么你完全可以留心找机会在有把握的小项目上进行尝试。一旦成功,可能你就会有更多大展身手的机会。
王建军:您是如何看待BIM未来的发展,它真的能像你说的那样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如此大的改变么?
周遐德:我接触BIM的时间不是很长,首次接触BIM是在2012年,参与上海中心项目,整个项目是由专业的BIM团队在进行操作,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建筑、结构、机电及幕墙等各个专业进行BIM建模的工作。
当时对BIM的概念还很浅,只认为它是另一种CAD软件,是三维建模软件,仅此而已。后续公司要求用BIM来做室内设计及施工图纸,才渐渐对它有了深入的了解。
当时想用BIM做室内施工图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层面遇到的困难太大,由于室内造型复杂、材料众多、软件对室内设计的支持很少,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信息化建模,不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参与项目的设计师都有用BIM进行思考的概念,这也是至今制约BIM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认为BIM的设计逻辑是先进的,是设计发展的趋势。最早大家都是用尺规制图,在CAD制图出现后,国内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实现了行业的整体更新换代,进入了计算机制图时代。
BIM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未来随着行业对BIM认知度的提高,用BIM进行设计的项目的增多,它也会像当年CAD一样,技术日趋成熟,逐渐变成主流的设计应用平台。
王建军:如此看好BIM的发展,能否预估一下BIM何时能成为设计的主流平台?
周遐德:这个目前还很难说,由于BIM是一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规划、建筑是其源头,只有源头上开始使用BIM,后续的结构、机电、室内等才有机会跟上使用,再推广到施工、物业管理等行业,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链的升级。目前市场上只是在建筑方面开始逐步要求使用BIM,室内设计的BIM也刚刚起步,整个行业都需要培养,要给到足够的时间。
王建军:您能否介绍一下BIM在行业的发展和运作模式?
周遐德:BIM与传统CAD制图的区别,在软件操作方面的还是其次,主要是在思考方式与工作方法上。目前市场上存在三种BIM的运作模式:
第一种是把BIM做为绘图工具来看待,做为CAD绘图的替代软件,只是听说BIM可以提高出图效率,于是就想试一试。
这样的项目,一般构架为BIM建模人员作为设计小组一员与其他组员一起参与从项目前期一直到深化设计的全过程,BIM设计师更多的身份是作为绘图员,按方案设计要求用BIM的方式将图纸绘制完成。
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设计团队无法进行对BIM工作方式快速转变的,且团队中大部分设计师缺乏BIM知识与经验的情况。
第二种是把BIM作为设计工具来看待,传统的设计思考过程所倚重的平、立、剖加效果图的工作方式,看似专业、全面,但都是将三维的空间用二维的手法进行表述,对一些复杂空间而言很容易造成纰漏。
BIM作为设计工具,就是要设计师在自身熟练运用BIM软件的基础上,用它来进行前期的方案设计,用它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设计师不再需要经历传统的创作过程后,再通过CAD软件将方案表述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方案是通过BIM来构思的,一旦方案成立,直接就可以用BIM出图,那真是设计师梦寐以求的工作方式。
这种模式中设计师直接运用BIM进行设计工作,没有绘图员这个级层,设计师需要充分利用BIM提供的各种基于三维的表达方式,面向使用者需求,把设计全过程清晰的表达出来。
第三种是把BIM作为产业链整合工具来看待,这种模式需要设计团队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成为所服务细分领域的专家,可建立起该细分领域的各项设计标准,并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后,建立相应标准模块,以模块化整合的方式加快BIM再造设计流程的优化,增强BIM系统的功能,使设计流程具备的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对于我们室内的实践来说,都还处于第一种模式,能从第二种模式开始设计的公司几乎没有,第三种模式我觉得是一种发展方向,要达到那个程度,需要我们室内设计师不断的学习,更需要相关细分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协同合作,共同努力。
王建军:制约BIM发展的人才问题有哪些?
周遐德:目前在我们室内领域,会用BIM的设计师不多,就算是有会的,也都是刚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没有什么实际的设计工作经验。造成的状况是,懂设计的不会BIM,会BIM的不懂设计,要找到全才几乎没有。
我们需要加强对有经验的设计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BIM的优势,鼓励他们像BIM方向靠拢。对已掌握BIM软件的设计师而言,要更多的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用BIM的方式去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
当然,对设计公司来说,可能需要付出一些额外的成本,但从长远看,这样的培养一定是值得的。
王建军:BIM能否提高工作效率?
周遐德:具体的优势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看看我们即将出版的全国首例五星级酒店标间BIM制图。
它基本代表了未来5年的施工图表达方式:三维、彩色施工图;设计师再也不用担心工人看不懂图纸了;再也不用审图,发生低级错误了。
王建军:你们推出这本BIM书的出发点是什么?
周遐德:主要还是看好BIM的未来,目前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BIM还不能很快的在室内设计领域进行推广,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是一种很普通的设计方法。
为此,我们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现在起就做好准备,等待那天的早日到来。
同时,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大家做一个分享,让所有想了解BIM的设计师多一个获取资料的渠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个市场是需要培养的,也需要更多设计师的参与,了解的人越多,使用的可能性就越大。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为BIM的推广尽一份绵薄之力。
文 | 王建军
十四年设计行业 • 媒体人
中国设计业价值品牌传播、设计师领导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