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办公楼 教学楼 住宅楼 综合商场 宾馆酒店 宿舍旅馆 工业厂房 施工组织 路桥工程 土木文库 别墅图纸 施工组织大全 站内公告
知识 施工技术 技术交底 设计知识 造价知识 安全文明 监理知识 市政工程 玩转工地 安装教程 在校学生 BIM知识 建筑图纸 结构图纸
资料 教程 工程测量 概预算 施工工艺 BIM教程 PKPM教程 土木网课 哈工大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西北工大 考试教育
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水利论文 现场管理 国标GB 行业标准 城建交通 地方标准 建设标协 建筑图集 规范合集 精选软件 建筑书籍
发布日期:2020-03-01 23:31:06来源:土木工程网推荐:土木龙
一、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要应以学校专业优势和办学定位为基础,按照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对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进行优化。二是要从教学环节和课程结构出发,从所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入手,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前沿性。三是要注重德育质育、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是要注重富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如丰富选修课的内容,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突出自身优势设置专业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发展和竞争能力。
(一)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以往教学内容偏窄的倾向,铸造以人文、自然基础知识为支撑,以应用科学和实践型技术知识为导向,以艺术修养、国际交流、强身健体为辅助的德智体美劳相结合的通识教育。教学内容设置主要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代史、形势政策、大学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文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编程、信息技术、工程制图、艺术设计、影视作品欣赏、技术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规范学生的行为道德和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经济意识和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
现代工程的复杂性、综合性、时变性要求工程师不仅仅要具备工程基础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身为工科学生如果单纯从事工程性质的理论学习很难满足现代工程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经济意识、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多学科交叉综合背景下的宽口径学科教育。即构建多文化素养、多能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因此必须集知识转换、现代设计方法、检测技术、制造技术和经济管理意识于一体优化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开设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制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微机原理、热工原理、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材料力学、工程管理、工程与环境、现代设计等专业,夯实学科基础,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设置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以需求为导向,在学科基础课程建设上,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突出专业性的同时注重视野的广阔性,课程设置上应以少而精、多而广的角度出发,多发现和推广一些应用广、效果好的课程,来优化专业方向课程建设。在钢铁冶金、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材料成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基础上,增加有色金属冶炼、模具材料与设计、冲压、宝石鉴定等方向并配合一些选修课开展一些特色课程和前瞻性课程,立足长远,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性能力。
(四)整合课程减少学时。
从减轻学生负担和注重学生素质两个层面出发,打破传统课程壁垒,对原有交叉和重复的课程进行优化,如原来的传热学、热工原理、工程制图与机械制图、大学物理等诸多课程都存在课程交叉和重复,改革后的方案最大程度降低课程内容的重复度,使各部分有机结合,密切联系,既能节省学生的上课负担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还原学习本身应该有的本质面貌,形成一套科学、先进、实用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教学活力,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优化后的四年制本科机械动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时为2,500小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2,270小时,实验教学课时为230小时,集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42周。
二、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要优化课程设置
(一)构建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构建以基本理论教学模块、教学实验模块、校内课程设计模块、校外实践教学模块的四模块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与实验,学习与设计、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读死书的学习模式,突出人才培养,从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客观规律出发,积极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采取校企结合的模式积极推进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建设,突出产学研相结合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实习的状况,改为更加常态化的校企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岗位。充分利用校董事会的优势,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针对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二)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开展面向企业的定向培养招生,即校企结合的“订单式”班级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磋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开展校企共同管理的双模式管理方式,严格教育教学和教学实践工作。以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学生实践的双模式,并对学生上述管理进行各自的考核,增强学生快速融入企业的能力。三是责任明确、风险公担。采用“订单式”教学培养模式应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责任,明确双方各自的义务和风险管控,从而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校企合作的风险。
(三)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意识。为打消学生学习和实践上的冲突带来的后顾之忧,可设置创新实践学分,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创业活动和科技竞赛所取得的成果纳入教学管理,并视具体情况替代部分公共选修课,从而鼓励学生实践创新。二是倡导研究式学习的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允许学生通过免听、免修等自学方式修读部分学分,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提前毕业,或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三是推进国内外高校间人才培养交流模式,开展多种形式“走出去”战略,推进与国外高校的国家交流合作,开展联合办学如“2+2”双模式与国际接轨。
三、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保障措施,切实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一)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研究模式。
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化管理。推动培养模式的理论创新,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经费投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往往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支持,如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验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国际交流等。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最根本的在于用制度管理而不是人在管理。因此建立以“自主”学习为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以学生自由选课和教师的管理制度,建立以主辅相结合教师专业选修制度,从根本上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四、结语
总之,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保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开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制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加学生面对社会、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实现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双丰收。
作者:刘晓丹 刘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