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办公楼 教学楼 住宅楼 综合商场 宾馆酒店 宿舍旅馆 工业厂房 施工组织 路桥工程 土木文库 别墅图纸 施工组织大全 站内公告
知识 施工技术 技术交底 设计知识 造价知识 安全文明 监理知识 市政工程 玩转工地 安装教程 在校学生 BIM知识 建筑图纸 结构图纸
资料 教程 工程测量 概预算 施工工艺 BIM教程 PKPM教程 土木网课 哈工大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西北工大 考试教育
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水利论文 现场管理 国标GB 行业标准 城建交通 地方标准 建设标协 建筑图集 规范合集 精选软件 建筑书籍
发布日期:2020-03-01 23:30:31来源:土木工程网推荐:土木龙
(一)
一、因材施教,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办学方法
1.1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方案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优化教学计划的方向模块必将成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深入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究本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密切与用人企业的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11年的教学计划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在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2.75+1.25”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把4年的培养过程分成两个部分:“2.75”指在校进行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1.25”指在校内实验实训和在企业学习的时间,以实践训练为主,包含部分专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尽早与用人单位接触,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缩短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周期。事实证明“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密切了校企关系,提高了办学质量,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力学材料并重,构筑课程教学体系
力学是构建土木工程学科重要的理论工具,材料是土木工程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力学和材料是培养学生建造能力的基础。设置以力学为中心的课程群,既联系到数学和物理,又联系到结构和岩土工程,强化力学课程群的教学,即强化专业基础中主干课的教学。当代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种类丰富的建筑材料应用于结构,将产生新型结构体系,种类丰富的建筑材料应用于施工,将产生新构造、新工艺、新技术,材料类课程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十分重要。为此,改革“土木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增加“新材料性能测试”设计性、开放性试验课程,增加“趣味结构力学实验”和“新材料结构模型创新实践”的选修课程十分必要。基于此,地方高校必将培养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3遵循“卓越计划”,锻造学生建造能力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构建“建造能力”的培养模式。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共建稳定的校外课堂,建设校外课堂教学的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那么建立一套公正、合理、准确、全面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则更为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围绕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运行等环节,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研究工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领会从事工程师岗位的工作方法。因而以“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和“建造技术与管理”等课程教学模式为试点,努力锻造学生的建造能力。
1.4培养引进并举,优化师资队伍
以高水平、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地方高校应该积极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措施,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之一,在一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教师承担科研项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聘请企业中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派送专任教师队伍中年轻博士去企业锻炼,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提高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和参与工程实践攻关相结合,地方高校一定能够建设一支高水平“工程型”的教师队伍。
1.5完善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应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努力完善教学管理与监控机制。在认真执行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积极改进并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分为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和教学质量信息系统两部分。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两个亚系统组成:一是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学院教务科→系(中心)→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另一个是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学生科→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班干部→学生。这是一个逐层向下监控,逐层向上负责的质量管理系统。而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包括质量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反馈等,正是由于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持续完善了质量评价体系,因而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其成功经验可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迪。
二、突出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造就高素质人才
由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基础实、技能强、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因而地方高校更应“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贴近地方建筑实际,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突出建造能力的培养。每个地方高校都有其自身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特点、特色,因而突出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必将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盐城工学院2005年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学校“小范围、大幅度”四个试点改革专业之一,2009年通过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验收,成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比较完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为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奠定了良性循环基础。
2.1理论教学夯实专业基础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学院应该在院长领导下,由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专业系主任与企业专家共同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力学和材料科学作为从事土木工程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土木工程专业通过搭建“五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和水力学)与土木工程材料并重的教学平台,来体现“力学材料并重”的理论教学特征。同时将“弹性力学”和“新型建筑材料”列为选修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并且突出特色,努力编写适合自身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精品课程。如《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和《土木工程材料》等。
2.2实践教学突出建造能力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施工一线工作,具有出众的建造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地方高校要注重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条件,强化学生建造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与建筑工人打成一片,学在工地、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强化设计能力,积累施工经验,由工地对学生进行考核,由工人对学生作出评价,在工地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对照行业标准和注册建造师的培养标准,努力创造条件在校内搭建施工实训现场,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自行搭设模板和脚手架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通识课程体现素质培养
地方高校还应高度重视教书育人理念的确立,高度重视优良学风的形成,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只有通过通识课程、公共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才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和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艺术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等。
三、落实毕业设计目标,切实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与一般教学实践环节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它是毕业前最后的综合训练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注重工程实践性、适用性,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的地方本科院校,更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理的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到设计、施工或监理单位实习,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3.1精心组织,严格遴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严格遴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实际设计(科研)工作背景和有指导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相关专业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为了进一步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适当增加校外指导教师的比例,特别是聘请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基于此,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2把握关键程序,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答辩为毕业设计的关键步骤,决定着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通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选题的研究背景和已有成果;通过中期检查则可督促教师的指导进度,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内容的正确性,考核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总体表现,提出整改意见,为毕业设计顺利展开提供保证;通过毕业答辩,完成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的全面评价,也是对指导教师的最终考核。总之,通过以上关键程序,可以切实把握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土木工程建设者。
四、结语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根据市场需要、社会需求来定位思考,这确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只有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明确办学目标,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地方特色,才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土木工程建设人才。正是由于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发展优势、坚持特色,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因而其教学改革硕果累累,并且作为唯一一所地方高校于2011年成功通过土木工程专业评估。
作者:甘亚南 苗兰亭 单位:盐城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二)
一、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习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最为活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却存在很多问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致使大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偏弱,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联系实习单位困难
由于在联系实习工地时要选择有代表性工种的实习工地,而工程项目涉及的工种多且复杂,所以很难联系到具有全部工种工程的实习工地。另外,有很多工地不愿意接收学生去实习,因为学生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保证学生安全又是重中之重,还耽误施工作业,学校又不能以行政命令形式强制施工单位接受,所以学生实习越来越困难。
1.2学生实习的集中安排与实习内容脱节
传统的教学计划一般将实习集中安排在学期初或学期末或某一集中时间段,而没有考虑工程的实际状况。由于工程项目受到项目规划、工程规模、复杂程度、施工条件以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实习期间所面临的工程状况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实习内容上无法保证实习的质量。另外,学生实习的时间一般是1~4周,而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比较漫长,在这段实习时间里学生只能了解到整个工程的一个或几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无法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了解,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效果就不理想。
1.3实习指导教师人数不足,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
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而教师的数量相对来说较少,对于外出实习,老师们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另外,实习带队老师多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往往是领着学生走马观花的简单看看,再加上学生本身对实习不重视,因此使实习效果不理想。
1.4实习经费不足
实习教学计划是在实习经费充足的前提下制定的,而目前高校实习经费不足已成共性问题。由于学校对人均实习经费的投入标准,多年不发生变化,因此,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物价大幅上涨,校外实习基地的住宿费、餐饮费也随之上涨的情况。现有的实习经费只能勉强维持在本地实习,如果到外地实习,差旅费、住宿费等开支成倍增长,经费缺口很大。因此,为了节省经费,很多学校不顾实习效果,改变实习地点,甚至减少实习次数,缩短实习时间,将实习改为参观等,这些做法与提高教学质量是背道而驰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实习经费短缺,致使高校无法执行教学计划安排的实习教学内容。不管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是毕业实习统统都安排成了认识实习,找几个点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就算实习了。
1.5实习成绩考核方式缺乏客观性
一般来说,我们对学生的实习成绩依据出勤情况、现场表现(主要是遵守纪律情况)和提交的实习成果(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回执单等材料)等方面内容进行成绩评定,这样往往会有主观性、片面性和模糊性,对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的评定存在较大偏差。
二、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方案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实习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弊端,作者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实习教学环节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
2.1完善实习教学大纲,因地制宜制定实习计划
把实习大纲中的实习性质与目的、“实习内容与方式、实习要求、实习考核”及“实习纪律”等方面进一步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情况灵活的改变实习计划,这样可提高实习教学效率。比如认识实习的性质与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土木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对土木工程有一个感性认识,能够起到培养专业学习兴趣的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这种实习方式采用集中实习,老师统一讲解,效果会好些,效率也会高些。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由于实习的性质与目的不同于认识实习,很显然就不能采取此种方式,在保证教学计划完整性的同时,需打破学期与假期的界限,在教学计划和实习方式上做相应的改革。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4周,安排在七学期初。作者提出改变这种实习方式,将生产实习的4周时间分解为2+2形式,前面的2周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实习工地以学生自主联系为主,以老师介绍或组织为辅,后2周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中,由主讲施工的老师负责,另外安排适当的老师协助,从而进行实习活动,这2周的实习学时可计入施工课程的总学时,这样安排有助于教学计划的统筹安排。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目前是3周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初,作者提出安排在第七学期末,以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基地为主,利用寒假时间,参与工程实践,使学生将毕业设计和就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2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障实习效果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为实习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践证明,临时联系实习工地对实习教学任务的布置、施工单位在实习中作用的发挥以及安全防范等相关问题均会造成被动的效果。建议院系在保持与项目部联系实习基地的情况下,进一步探索与承包总公司签约实习基地。比如可以在与总公司或项目部谈判签约时,将人才输送和联合培养(比如工程硕士培养)与基地建设挂钩。在双赢的价值理念下,更好地推进实习基地建设。院系派专人经常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单位联系,争取支持,获取建设项目信息,为实习场地的选择以及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提供充分信息。总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及动态的社会化施工现场资源可以相互补充,以构建稳定连续而又全方位的实习教学场地。
2.3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教师是实习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实习正常运行、发挥效能的关键。许多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学历,较丰富的理论水平,可塑性很强,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辟通道,鼓励青年教师向“双师型”转化。鼓励指导教师“走出去”,经常到企业去汲取营养,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社会兼职以及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学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指导老师在和基地施工术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发现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脱离的地方,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技术难题。
2.4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实习教学
现场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因为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很多施工工艺在工程中是比较少见或难见的。有些施工机械、施工原理,施工过程,指导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典型工地照片、特殊施工工艺录像、施工方法动画的形式予以介绍,这种方法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全天候地展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提取某一施工工艺原理和施工工序的细节,以完善学生实习的内容。
2.5改变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习考核方式是依据考勤、表现和成果,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习状态。作者提议在考察出勤、表现和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实习答辩环节,这样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实习的收获,以及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以及能力上是否得到锻炼、创新意识是否得到提高,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将实习教学从“感性认识”引导到“感性认识+能力培养”的道路上来。
三、结语
实习教学是卓越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育模式,是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高等教育最活跃的教学环节,同时又是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实习教学方面,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机制建设和创新,把实习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向着满足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卓越人才。
作者:任振华 曾宪桃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三)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弱。《土木工程制图》课程通常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授课,而对于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在由中学时代以数学几何为主的学习转化为投影法为主导的制图语言的学习时,有些学生由于平面惯性思维无法一下子建立起立体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弱,对点、线、面的空间位置关系判断得比较困难,尤其缺乏三维空间体和二维平面图之间的转换关系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制约了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的不完善。《土木工程制图》教学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或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指教师以板书教学为主,并辅以一定的挂图、模型来组织教学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通过手工完成大量板书和板图,尽管教师的工作强度很大,但是课堂教学信息量却很少,表达形式也很单一,教学效率不高。多媒体教学采用课件形式描述出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于一体,生动逼真的立体模型,增强了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过大往往让学生无法把握重点,且课件的声音、动画等效果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多媒体教学通过点击鼠标模型就出现在学生面前,对于绘图过程中的严谨也无法体现。
3.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欠缺。《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由于计算机绘图重要性的凸显,大部分高校强调了计算机绘图而忽视了手工制图这一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工程图样的表达方法、制图标准、读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等相对欠缺,感受不到平面图形空间实物化,影响了学生的设计构思和表达的综合素质。
二、改进措施
1.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利用一些模型、实物、多媒体技术等精讲与学生空间思维有关的内容。如在“画法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可将讲解的重点放在三面投影展开图的形成,点、线、面的空间分析,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轴测投影作图等方面。在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避免过多的讲解纯理论的内容,并将复杂内容进行简化,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怎样想、如何做。同时,各部分内容难、易穿插,有机融合。为了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过程中宜讲、做结合,且重点还须多做。如先通过投影分析的案例讲解,引导学生根据投影图形成原理,想象出形体的空间形状,并按其作图顺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案例对应的知识点所需的基本图示原理、思维方法、作图要求。然后,让学生做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好的能提高空间想象力的项目,经过由平面到空间思维的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来展开教学,而应与板书分析、身边的直观教具紧密结合。传统《土木工程制图》教学是依靠教师的板书、板图加上空间思维,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课本和习题集,一些复杂的结构构件和建筑模型很难具体完整地表达在学生面前,加上学生在制图课程学习阶段还未学习结构和力学课程,过多的理论讲授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而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形、声、光结合,所以多媒体课件在《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中用于形象信息的传递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可以使抽象难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变得形象具体。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初学者,学生无法在一个信息量很大的PPT页面上分辨出哪些信息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页面的内容做好区分,尤其是对重点、难点内容应进行着重分析、举例,并利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互补性,把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想象,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门理论严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具有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能力的目标,而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环。学生只有经过一定的制图的训练才能掌握绘制和识读专业工程图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可以给学生提供若干套完整的图纸,通过手绘和计算机绘制训练,提高学生的识图、绘图及动手能力。在选择图纸的时候,应针对一年级学生还未学习专业知识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图纸给予学生训练。此外,教师可以选择在某些课时带领学生在学校或附近的建筑工地进行实景教学,学生有问题教师在现场解答,并及时向学生介绍行业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专业要求的进一步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学生是否能正确识图与绘图,是衡量《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对于每一位任课教师而言,通过自己的传授,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是他们的梦想。《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是土建类一门比较复杂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此,为了使学生通过《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识图与绘图能力,我们应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索,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使教学工作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郑文亨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